
封面新闻记者赵雨笙大牛配资网
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披露,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,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,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。
6G与5G有何区别?其技术试验还要跨越哪些阶段?商用还有多远?
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IMT-2030(6G)推进组副组长,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黄宇红。

1
疑问一
为何要发展6G?
日前在北京举行的“2025年6G发展大会”披露,制定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的国际组织“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”(3GPP)已启动网络架构、无线空口、安全技术等6G研究项目,形成6G标准化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。
“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”方面介绍,6G技术研发已取得阶段性进展,6G服务需求研究已完成77%,涵盖人工智能集成、计算、感知等方面的架构研究正在推进。
黄宇红表示,6G已成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焦点,全球主要经济体(如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韩国等)正积极推进6G研发和战略布局大牛配资网,各国政府、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开展6G技术研究,多元、开放、众创已成6G国际合作的新范式。
在她看来,“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”今年正式启动6G国际标准制定后,6G研发从探索性、开放性、前瞻性研究,向可实现、工程化、基于产业共识的技术标准推进,决定着今后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方向。
2
疑问二
6G处于什么发展阶段?
黄宇红表示,我国2018年开始布局6G研发,总体进展与全球发达国家保持同步。行业内大部分公司的目标是,2025年开展6G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,到2030年具备商用能力。
在6G进展方面,成立了工信部IMT-2030(6G)推进组,发布《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》等研究成果,组织对通感一体化、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,加速技术成熟,同时,进一步深化与欧盟、韩国、日本、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交流合作。
据了解,我国6G技术试验分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关键技术试验阶段,明确主要技术方向;第二阶段是技术方案试验阶段,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;第三阶段是系统组网试验阶段,将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。
作为工信部IMT-2030(6G)推进组副组长,黄宇红经历了从重点攻关6G系统设计和原型系统研发,到开展6G标准研究和制定。她告诉记者,2025—2027年处于完成技术研究阶段。业内认为,今年是6G发展关键之年。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技术试验,下一阶段将从关键技术试验阶段转向技术方案试验,面向典型场景研发6G原型样机将成下一阶段工作重点。
3
疑问三
6G和5G有何不同?
黄宇红曾率领中国移动研究院标准化团队,经历全球4G/5G标准制定。对于从5G“万物互联”到6G“万物智联”的图景,她表示,6G速率能达到5G的几十倍,终端连接数量也将提升一个量级。此外,6G还增加了空天一体、通感一体、通智一体三个新技能。
在通感一体方面,中国移动提出“5G-A通感共生、组网协同”技术路线并推动产品落地,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份、10余个行业实现规模应用,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通感一体网。面向6G,将通过统一设计、多点融合、智能协同实现通感内生,进一步提升感知精度、降低传输开销、拓展应用场景。
在通智一体方面,中国移动着力实现通信与人工智能(AI)的融合和双向赋能,将提升通信能力、促进AI普惠。5G-A主要以“外挂”方式引入AI,并在业务保障、节能优化、工业场景中验证价值。面向未来,将向内生智能演进,将异构算力、数据和计算等AI功能内生于网络,实现通信与AI双向赋能。
在天地一体方面,中国移动按照“互通、融合、内生”的演进路线,分阶段推进星地融合组,通过以地强天、试验星在轨验证等方式,带动产业与业务融合,加速卫星网络商业闭环。面向6G时代,将支持更多频谱资源、更高频谱效率、更一体化的网络、更丰富的能力,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网络。
4
疑问四
6G将带来怎样的改变?
“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。”黄宇红指出,6G将实现通信、感知、计算、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创新,服务对象从人、机、物拓展到智能体,服务空间从地面拓展到空天地一体化,实现“万物智联、数字孪生”的目标。
她表示,6G已从实验室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阶段,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座,通过“通感算智”多要素融合,全面赋能千行百业与大众消费,成为“十五五”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在她眼中,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过程就像盖大楼大牛配资网,6G研发中有很多标志性技术,就像大楼的四梁八柱和关键结构,中国企业要争取在“盖大楼”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核心技术。6G时代,网络将使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更大价值,终端应用结合通信、感知、计算、大数据等能力,可做到“比你还了解你自己”。
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